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繁体字,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阅读

充满传奇的英雄

我们即将认识的这位词人,可能是所有古代词人中最为传奇的一位。或者说,他并不能单纯地被称为一位词人,而写词也并非他的主业。

他的传说太过神奇,他的地位也太过崇高,不知从何时起,他的名字有了一份特殊的意义,他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,而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。

但在名扬天下之前,他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。他的家庭世代务农,传说在他出生那一夜,有一只状如鸿鹄的大鸟飞来,在他家的房顶叫个不停,他的父母认为这是祥瑞,因此给他取名为岳飞,字鹏举。

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繁体字,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阅读

在后世以《说岳》为代表的民间通俗作品中,岳飞的这些经历被不断神化,他由此成了佛顶的大鹏金翅鸟下凡,而奸臣秦桧是黄河中铁背虬龙转世,至于金兀术,则是扰乱天下的赤须龙。因此,岳飞尽忠、秦桧卖国、兀术侵宋,种种行为,都是神仙宿怨在人间的投影。

从古到今的听众都喜欢听这样精彩热闹的故事,喜欢为充满悲剧感的人物虚构出更多感人的传奇故事,用因果报应的虚妄冲淡现实的悲剧。这些本无可厚非,但在层层遮蔽之下,属于英雄的本色已几不可见。

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,最开始是因为秦桧。他以谋反的罪名害死了岳飞,并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有意的涂抹,对敢于同情岳飞的人,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压。因此,在岳飞去世后长达几十年里,竟然没有几个人为这位昔日的英雄留下多少文字。

歪曲、空白的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,于是,自岳飞的孙子岳珂为爷爷鸣冤开始,人们便怀着美好的愿望塑造出了一个更为传奇的岳飞。以至于官修史书《宋史》都采用了相关记述,不惜用很长的篇幅书写岳飞的传奇。

我们所能知道的是,岳飞确实是农家子弟。据说他曾给北宋名将韩琦家种过地。岳飞知恩图报,从此见了韩家子弟都会恭敬行礼。

我们所能知道的是,岳飞确实武艺过人。他天生神力,能开硬弓强弩,从部队最底层干起,屡次在战斗中立下功勋,凭借武勇出人头地。

我们所能知道的是,岳飞的军队确实严守纪律、能征善战。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”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口号,绝非溢美之词。

我们所能知道的是,岳飞背上刺字之事当属史实。据《宋史·何铸传》记载,岳飞背上的四个字是“尽忠报国”。不过,这些字不是岳母刺上去的,而是宋朝军队刺上去的,它最初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开小差逃走,后来才成了行伍之人的标志。

我们所能知道的是,同时代的军民士人,都无比尊崇岳飞。胆战心惊的金兵称呼岳家军为“岳爷爷军”;而心存感激的老百姓,十家里有九家都供奉着岳飞的画像。

我们知道的很多,但与此同时,我们知道的还不够多,更难以分清孰真孰幻。就让我们从岳飞的几首传世词作中,来认识他作为词人的一面吧。

满江红》里的家国情怀

岳飞传世词作仅有三首,其中最著名的满江红·写怀,感情激荡,气势磅礴,几乎到了人人能诵的地步:
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
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繁体字,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阅读

这首词以“怒”字开头,让人不由得心中凛然,词人为何发怒?又在为何事而怒?细细品读,我们便能体会到作者的悲愤之情,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,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间复杂而尖锐的矛盾,奠定了本词的主要基调。

孔子云:三十而立。三十岁那年,岳飞因平定贼寇有功,得到了高宗皇帝手书的“精忠岳飞”四字,对于人臣而言,这是何等的荣耀!接着,他又挥师北上,击溃金国扶持的伪齐政权,收复襄阳六郡,大败金兵于庐州,平定杨么叛乱。一连串的胜利,让岳家军声名大震。

然而绍兴六年的北伐,就没有之前那么一帆风顺了。岳飞孤军深入,援兵不至,粮草无继,不得不退回鄂州(今湖北武汉),这首《满江红》,大概便作于此时。岳飞痛感坐失破敌良机,故而在上阕收煞处有“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这样的自勉,雄壮之气,溢于言表。

到了下阕,岳飞更现壮怀奇语。饥餐敌肉、渴饮敌血,非如此不能表达刻骨的仇恨,非如此不能展现雪耻的决心。虽然语句上有些重复,有所谓“合掌”的弊病,但只有如此,才足以畅其情势。

有论者认为,这首《满江红》是后人伪作,原因之一就在于下阕中“贺兰山”的用法有问题。贺兰山远在西北和金国没有半点关系,岳飞怎么会犯这种方向错误呢

其实,不仅岳飞这么写,同时代词人的作品中多有这样的例子。比如稍晚些的辛弃疾,也在一首《满江红》中写道:“袖里珍奇光五色,他年要补天西北。”还有张元幹的一首《贺新郎》,也写道:“要斩楼兰三尺剑,遗恨琵琶旧语!”这里的“西北”“楼兰”,和岳飞的“贺兰山”一样,代指的显然都是眼下的大敌——金国,我们难道要责怪他们都用错了吗?

岳飞的另一首《满江红》同样作于鄂州,时间上更为靠后,因而壮志未申的愤慨也更为激烈。他登上当地名胜黄鹤楼,高咏道:
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想当年,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(jī),风尘恶。兵安在?膏锋锷。民安在?填沟壑。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
后人评价此词:直白之至,却不曾露出轻率;激烈之极,却不是空有叫嚣。可贵之处,自然在于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。正是这些情感所赋予的艺术真实,让本非词家而是身为将领的岳飞,为我们留下了传唱千古的不朽名作。

青山有幸埋忠骨

宋人曾敏行的《独醒杂志》记录了另一个有关岳飞的传说。据说岳飞少年时曾偶遇一个相面的老头,老头预言他今后一定会成为显贵、统领重兵,但最终难免死于非命。岳飞叩问其中缘故,老头解释说:“你是猿猴精转世,猿猴硕大会被害,你显贵之后,想要谋害你的人还会少吗?”

这个故事当然是小说家的附会,但也揭示了岳飞被害的一个原因——自始至终,他都是一个不为人所理解的孤忠。

他想要收复河山、澄清玉宇。普天下“文臣不爱钱,武将不惜死”,但朝野中的大多数人呢,却只想过过安生日子,搞搞门户私计。岳飞被抄家时,家中总计只有不到千贯的财产,而他的同事张俊,每聚敛千两银子便会铸成一个大球,号称“没奈何”,贪财吝啬,被人讥讽为“张铁脸”。

眼前凶神恶煞的敌人好对付,但背后放冷箭的小人总是让人防不胜防。所以,岳飞才会在小重山中,如此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胸中的愤懑:

昨夜寒蛩(qióng)不住鸣。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起来独自绕阶行。人悄悄,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。旧山松竹老,阻归程。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。

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繁体字,岳飞之少年时代原文阅读

白首为功名,为的不是自己升官发财,而是天下之太平、百姓之安居。这一腔热血,尽付于琴弦之上,可就算弹断了琴弦,又有几个人能懂得呢?

岳飞曾经在抗金名将宗泽部下任职,宗泽很是欣赏这个英勇善战的小伙子,还曾传授其列阵之法。宗泽去世于北宋灭亡的第二年,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北伐大计,奋力高呼三声“过河”之后,才溘然长逝。

这三声“过河”,不正和岳飞被陷害入狱时写满供状的“天日昭昭”一样,都是孤忠无可奈何的呐喊吗?

今天的浙江杭州,西子湖畔岳飞墓依旧森然而立。在岳飞墓前,跪着以秦桧为首的四奸铸像,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”,千百年来,不知招来了百姓多少棍棒和口水。

我们依然会传颂岳飞的故事,他的形象绝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矮上半分,正如秦桧等人永远不会站起来,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
............试读结束............

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

如来写作网gw.rulaixiezuo.com(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)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wenbi.com/12338.html